李嘉诚十年前开始大规模调整投资布局,将大量资金从中国转移到英国,如今十年过去,中
李嘉诚十年前开始大规模调整投资布局,将大量资金从中国转移到英国,如今十年过去,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,而他在英国的投资却遇到了诸多挑战。十年前,李嘉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,于是开始逐步撤离中国市场。他出售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、北京上海的物业等,套现超过1700亿元。与此同时,他将目光投向英国,累计投资超过4000亿港元,收购了英国30%的电力供应、25%的配气服务、7%的饮用水资源基础设施等,还掌控了英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和连锁酒吧。他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通过投资英国的基础设施来获取稳定回报。然而,这十年间中国经济不仅没有如他所担心的那样衰退,反而保持了强劲增长。中国GDP从2013年的59.3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,年均增长6%以上,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%。外资对中国的信心也在增强,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735亿美元,比2012年增长53.1%。这与李嘉诚当初的判断形成了鲜明对比。反观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,虽然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带来了一定收益,但整体表现并不理想。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,英国经济萎缩了9.8%,创下300年来最大降幅。长江集团2020年半年报显示,英国酒吧业务亏损19亿港元,被迫关闭25家门店并裁员800人。长江基建2021年半年报也显示,英国业务的溢利贡献同比下跌44%。此外,英国脱欧后经济增长乏力,2022年通胀率高达9.1%,是七国集团中最高的,英镑贬值也导致李嘉诚的英国资产价值缩水。最近,长江集团将巴拿马港口九成股权卖给了贝莱德,这一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长江集团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,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,贝莱德财团获得了90%的股权。这可能反映出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面临资金压力,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来套现。此前,他出售伦敦写字楼时,虽然总回报达48亿港元,但出售价低于买入价,存在折价。李嘉诚在英国的投资还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。英国脱欧后,贸易壁垒增加,投资环境变得不稳定。例如,他收购的英国电信业务在整合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,部分项目甚至被出售。此外,英国政府对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管日益严格,运营成本不断上升,也影响了投资回报。相比之下,中国在这十年间不仅经济持续增长,还在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。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等“三新”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15.37%提高到2021年的17.25%,数字经济、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新引擎。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也在不断扩大,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4万亿元,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。李嘉诚的投资转移可以说是一次战略赌博,他赌中国经济会放缓,赌英国能带来稳定回报。然而,现实情况是中国经济站得稳稳的,而他在英国的投资却栽了大跟头。这并不是说他的每一项投资都失败了,而是整体布局未能达到预期。他在英国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虽然还在运营,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,而中国市场的机遇却在不断涌现。这也提醒人们,投资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,不能仅凭单一判断就做出重大调整。